作坊其实现在依然存在,但他们中大多数的产品结构都得到了自觉的调整,从原来装配成品转到生产某一种配件的专业化流程当中去了,也许他们一家作坊甚至只生产一种规格的铆钉,但质量却比以前更有保障。

  烟店镇党委书记刘明峰说:“不论是轴承交易还是轴承产业,烟店的确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。烟店在步入全国最大的轴承集散基地行列以后,现在又成为我国最大的轴承加工基地之一。”据统计,烟店经过工商登记的工业企业有1021家,如果加上未经注册的家庭作坊,加工业户总数估计超过3000家。规模以上企业中在2005年又进行扩建的有56家,扩建投资达1.7亿元。现在,这些企业可生产加工0~9类轴承和非标准轴承11大类,日消耗轴承钢800多吨,滚动体150多吨,假如算上烟店带动起来的周边地区,其轴承产业年销售额已经高达54亿元。2005年,烟店农民人均收入为8200元,是整个临清市平均水平的2.38倍。

  欲说还羞的“烟店品牌”

  做大了的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。烟店目前已经有22家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,但这些商标并不是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。

  “烟店原来不好的名声影响着这一地域轴承产品的形象,”易鑫轴承公司董事长郑文海说,“我们生产的产品80%以上是供应省外主机厂的,用户清楚地知道他们使用的产品产自烟店,多年的合作也使他们对我们产品的质量很放心,但我们的具体厂址和商标最终还是不敢直接印上去,尽管我们非常想这么做。”

  郑文海提到的问题在烟店轴承企业中十分普遍,虽然烟店轴承市场和烟店轴承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烟店轴承厂的产品也多数都是直接或间接供应主机厂的,很少在烟店市场上销售,但烟店交易市场名声的烙印一时还是难以抹掉。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没有烟店轴承市场,也就没有烟店今天成规模的轴承产业,这一点,烟店人也是承认的。

  烟店的企业家们很富,但其富裕的骄傲感仅仅只在乡里乡亲之间有所表现。也许是过去被查怕了,也许是“地域品牌”的负面压力使然,在烟店以外的同行间,他们似乎还是有些直不起腰来,尽管他们已经拥有这种资格和实力。

  也许,过去部分人失信所欠的债务需要整体来慢慢地偿还。

  烟店的温州化趋势

  其实,烟店人应该学学温州人。

  如果给烟店设计一条未来之路,温州模式也许是最合适的。

  烟店以草根经济的方式在夹缝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,至少可以说越来越健康,但特殊的历史和复杂的背景使得他们在业内始终还没有融入主流。烟店企业在媒体上以正面形象出现的频率还不高,其发展状况几乎不为行业协会所知,更少有企业主动进行这方面的沟通与尝试。

  而温州企业恰恰相反。1987年8月8日,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温州制鞋行业遭遇了一场毁灭性打击。杭州市工商局联手多个部门,在杭州市武林门广场,将5000多双劣质温州皮鞋一把火烧成灰烬,从那天起,“温州鞋”与假冒伪劣联系在了一起。

  但有人咽不下这口“气”,12年后的1999年12月15日,已经功成名就的奥康鞋业老板王振滔把从全国各地“搜罗”来的2000多双仿制奥康皮鞋运到杭州,付之一炬。温州人用第二把火反过来证明了自己。

   烟店轴承的过去与温州皮鞋的历史有着相似之处,烟店今天的轴承产业也显露出类似温州皮鞋的健康发展趋势,但两者之所以现在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,那就是烟店还缺第二把“火”

上一篇:“六大战略”推动烟店轴承发展

下一篇:如何在轴承渠道网投放广告?